来源:南海网
游客在“创意港”灵狮体验中心参观黎锦织品(南海网记者莫壮青摄)
“黎锦坊”出品的黎锦披肩((南海网记者莫壮青摄))
“创意港”灵狮体验中心参观黎锦织品(南海网记者莫壮青摄)
南海网海口4月2日消息(南海网记者朱铭)最近,三亚市交通局对公交车站候车亭的外观设计进行公开招标,选中了海南国际创意港设计的三款候车亭造型,不久的将来,这些候车亭将亮相在三亚街头。
海南国际创意港作为海南首个以品牌创新、产品创新、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项目,自去年4月1日正式开园运营以来,吸引了一批“品格传媒”、“骄阳数码”、“东海浪潮”、“椰派”、“纨美贝艺”、“黎锦坊”等6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实现后端产业带动产值32.6亿元,并带动了1600多名创新型产业人才集聚海南,形成了海南首个文化产业集聚区。
增值平台为企业赢得订单
作为企业的第三方平台,“创意港”不仅扮演着“房东”的角色,还充当着企业的“经纪人”。去年,灵狮创意体验中心的成立,正是为企业提供了与市场对接的服务平台,该中心将所承接的订单,分包给入驻企业,形成了“基础+增值”的运营模式。
“文化产业增值服务平台,主要服务于园区企业,让入驻企业高效率、低成本与市场对接,快速打开省内外市场。”海南灵狮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勇利说。
海口骄阳展创科技有限公司,从去年6月入驻“创意港”以来,已承接了五个“创意港”的分包订单,涉及海马汽车、热带农业、房地产等多项业务,营业额已突破100多万元,实现当年入驻,当年盈利。
该公司副总经理告诉记者,之所以要在海南成立分公司,就是看重了“创意港”为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平台。“通过‘创意港’的分包业务,预计今年企业的营业额可超过300万元,我们非常看好海南的发展前景。”
开园至今,“创意港”通过接包平台,已为园区企业承接300多项订单,接单量占30%,总合同额超100多亿元。
将创意思维延伸至旅游产业
在灵狮创意体验中心的展厅,由“黎锦坊”出品的披肩、丝巾、岛服、靠垫、装饰画……让参观的游客啧啧称叹,爱不释手。
用创意的思维将黎族苗族文化全新定位,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又不失传统特色,开发出海南地标性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购买。“创意港”从建立之初,就紧盯最具海南特色的旅游业,通过海南前端文化产业,结合“创意港”的文化设计,形成“文化+旅游”的创意服务。
“旅游产业是国内文化产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我们根据市场的需求,将海南特色的旅游商品、旅游装备、酒店用品等通过设计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及品牌创新前端服务,让海南的旅游商品实现从制造到设计、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型,最终在海南形成中国旅游商品最具原创化和品牌化的产业高地。”刘勇利说。
去年“创意港”已完成了300多项旅游产品的研发设计,并有50%的产品进入批量生产。今年5月底,“创意港”还将与企业联合,在海南举行旅游产品设计展。
创意产品与市场对接
在“创意港”灵狮体验中心的每一件产品,无不透露着设计师的独特创意。记者在体验中心看到的这款新一代纳米抽湿器,是“创意港”与“东海浪潮”合作,为“瑞尔科技”设计研发的办公用抽湿器,可存放文件及数码产品。其核心技术采用半导体芯片,既可制冷,又可制热,可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受到“瑞尔科技”的认可。
“围绕专业买家进行设计研发,并结合客户的需求,将专利转化,使专利最终投放到市场。”刘勇利告诉记者,“创意港”将发展目标定位在主动发现市场,事先研发,并形成高新技术“专利库”。
又如这款太阳能路灯,被称为“会呼吸的树”,除了照明作用外,还能净化空气,是一种新型的节能路灯。设计灵感来源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和风能巧妙的结合,而它的最特别之处,是灯柱部位装有过滤设备,具有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的功能,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这盏路灯,还在去年12月举办的首届海南国际旅游商品工业大赛上,获景观景点历史文化主题类一等奖。已有多家企业看中这款产品,欲将之推向市场。
目前,“创意港”二期,正在加紧建设中,已有近30多家企业签约等待入驻。刘勇利表示,将用2至3年时间,把“创意港”打造成“一港三园”的总体布局。逐步建成全球第一个旅游产品创新设计中心、海南第一个产品创新设计技术研发中心及运营服务中心,实现前端创新设计和终端市场需求的产业链整合对接服务,使之成为海南建设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实验区、热带农业创新、新能源产业创新为特色的区域性创新中心及专利产品转化与采购基地。
“会呼吸的树”太阳能灯(南海网记者莫壮青摄)
“创意港”与“东海浪潮”联合研发设计的抽湿机(南海网记者莫壮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