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联合早报网
浮出台面
全球迈入新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文创业)以软实力的姿态在经济角力场上迅速崛起。
台湾立法院去年初通过的《文化创意发展法》即将落实为政策的执行,原本蓄势待发的文创产业恰好迎来本月底开放大陆游客自由行的大好形势,结合文创和观光的文化观光产业因应而生,发展潜力备受看好。
台湾文建会政务副主任委员李仁芳博士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推动观光业需要文化,观光业不卖文化,难道卖山水?”
他生动描绘台湾文化观光的魅力:“天地山川做舞台,人文历史为布景,创意产品做道具,展演生活的戏剧。”
本报与台湾文创界进行访谈,了解台湾发展文创的优势在于台湾软实力的特别:源自中华文化的底蕴,融合了日据影响及原住民特色,结合了东西方创造现代生活新美学的创意。
攸关台湾发扬光大软势力的《文化创意发展法》(简称文创法)经过七年七任文建会的努力,去年初终于在台湾立法院三读通过。
文创法共分4章30则条文,其中第9条指出:“国家发展基金应提拔一定比例投资文化创意产业”,也就是:政府将有投资文创产业的义务。
文建会政务副主任委员李仁芳博士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台湾国发基金已拨出100亿新台币(约4.34亿新元)作为文创投资的预算。
他透露,已有23家企业公司向文建会登记,认投文创投资案子;文建会已挑选其中12家,名单预计近期出炉。企业投资的领域以影视、设计和时尚等为主,政府将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参与投资。
他说:“文创产业的成长需要创意的灵魂和金融的血脉把它打通,讲究的是有创意的人跟有资本的人要怎么结合。”政府要为文创业助跑,当下策略是将散布在民间的创意能量集合起来,由政府协助把这股民间力量国际化、品牌化,作全球的布局。而吸引台湾的“优质科技宅男”(长期在室内搞科技者)变身“文创型男”,投入文创投资,是策略之一。
“优质科技宅男”变身“文创型男”
李仁芳博士解释,过去八年来,台湾在国际主要设计奖中取得超过1000个奖项,说明台湾创造力之盛,发展文创产业具备很好的条件。而台湾科技产业界的大老板,多数受过很好的教育,具备很好的眼界,要从科技创意产业跨进文创领域,也有充裕的资本。文创业发展已是世界潮流趋势,其充满机遇的发展潜能将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2010年创意经济报告书》指出,全球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出口贸易总额由2002年3758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7271亿美元。在台湾,文建会统计,文创产业营业额从2002年的4353亿元(新台币,下同)上升至2009年的5150亿元;产业家数也从4万4317家增加至4万8520家。目前,文创业占台湾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到3%,目标在两三年后达5%。
早在上世纪末,英国和韩国已进行文创产业发展政策,尤其是“韩流”席卷全球的声势,让人见识到国家政策对于文创业的巨大推力。中国近几年也开始重视文创产业发展,投入大量资源。
台湾的文创政策推出比其他地区迟晚,投注资本也不能和中国大陆比腕力,但是台湾散布在民间的文创力量早已存在,李仁芳对此做了生动的比喻:“文建会就是把散在各地(的珍珠)串起来,串成一条珍珠项链”。
他分享自己招待访客的经验。台湾的魅力就在于穿街走巷、寻幽访胜,例如五指山的食养山房、板桥的丰华小馆、永康街的冶堂,这些特色店家、馆子,就藏身在巷弄或山中,访客找到它们时,每每感到惊艳。
他认为台湾的创意街区所具备的文化观光吸引力,一点也不逊于经过规划的文创特区。台湾的文创力量是民间自发长起来的,卧虎藏龙,就看下来文创政策怎么把这些民间资产汇集起来形成台湾吸引国际瞩目的文创资本。
故宫开班引导艺术欣赏 文创商家须上课
文创法第十条注明“文化创意有价”,政府应加以推广此观念。如何让市场认识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为文化在市场找到恰如其分的定位?
国立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去年9月起开办文化研习营,要求有意和故宫合作授权商品的公司主管每个周六到故宫上课,课程为期半年,从认识故宫文物收藏到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希望通过教育和交流的方式,帮助商家打开文化欣赏的感官,从中获得开发商品的灵感;开课至今已有44家厂商的194名高层人员参与研习营。
周功鑫院长告诉本报,博物院为合作的厂商开班授课,故宫是先例,外国的博物院都交由厂商自己去思索。
三年前上任的周院长说,文化需要累积,慢慢累积才能达到一个层面。台湾发展文创产业的优势在于,故宫收藏的中华文化文物不曾中断,加上民众越来越讲究文化素养,文化的生活化越走越精致。故宫拥有文化资源这一端,如何让创意产业这一端获得文化滋养?这是故宫希望提供的。
她指出,公司主管参加了文化研习营,就掌握了日后和设计师、文化工作者沟通的共同语言,例如要以故宫收藏的翠玉白菜为商品开发的参考;有了对文物的认识,就能更好地判断它所能吸引的市场,以及开发成商品的可能性。
故宫现有三种授权方式——图像授权、合作开发和品牌授权,合作的厂商层面非常广,有来自意大利的创意品牌Alessi,台湾人创立、总部设在香港的家居品牌“品家家品”(JIA Inc.)、台湾水晶玻璃艺术精品“琉园”(tittot)等。
授权合作不仅为故宫带来收入,也将故宫的艺术收藏带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走进家家户户。周院长透露,故宫的精品营业额过去三年不断增加,反映了精品深受欢迎。2008年精品营业额达3.6亿元,去年增至6.8亿元,涨幅近九成。她说:“精品的营业额增加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在乎的是无形的价值,(访客)借着纪念品,把在故宫游览的美好回忆带回去,还可以美化他的生活。从对文物、文化有所重视,进而提升自己的素质,使生活变得不一样。”
发展文创产业 两岸可相辅相成
台湾要发展文创产业,优势在哪里?
琉园执行长王永山受访时说,台湾保留文化传统,思考层面还包括文化创意,如何为传统文化拥有附加价值。
他指出,中国崛起,对台湾发展文创业有很大的帮助。设计作品需要有可靠的市场支持。过去的市场在西方,之前台湾一直在走西方的路。然而,用西方的语言、思考,东方设计师永远出不了头。近年的中国热,令西方重新注视东方,要认识日本以外的东方文化,秉承中华文化传统的台湾不但可进军中国的庞大市场,也具备融合东西文化的条件。
他说:“中国经济发展30年来,近几年才稳住脚步,并展现超越西方的信心。但是在超越过程里面有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他们(中国大陆)在找,而台湾比他们早走了十年。他们要找的东西叫做‘软实力’。因为大陆市场很大,大陆觉得发挥文化的软实力方面可以与台湾合作。”
“软实力不像其他工业可以快速超越。现在国际竞争激烈,能够争取到一年时间都很重要,更何况台湾比中国大陆早走了十年,两岸合作可以为大陆争取这十年的时间,而台湾则需要大陆作为腹地。”
琉园设有全球最大水晶玻璃精铸厂
由台湾知名艺术工作者王侠军在1994年成立的琉园是台湾首家上柜的文创业公司,在上海嘉定设立全球最大水晶玻璃脱蜡精铸厂。琉园的80多个服务据点分布本区域多个地方,台湾之外,也包括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最新作品包括和故宫首次合作的“心同器”系列。
“品家家品”把华人文化放进现代世界
三年前成立的家居设计品牌“品家家品”(简称品家)一开始便锁定讲究生活品味的欧洲市场,品牌设计强调新华人生活文化,作品不但获得西方知名设计杂志如“Wallpaper”及“Monocle”的报道,也是法国、香港、上海五星级酒店和米其林餐厅的指定餐具。
近年,随着到台湾旅行的大陆游客增加,品家将中国文化内蕴化为简约线条和功能设计的作品也同样获得陆客的青睐,它和故宫合作的新作品“日常美学系列”将配合开放自由行,下个月初登场。这一系列四款作品取材自南北宋及清朝的文物,赋予古玩物现代新生命。
负责台湾市场的营运总监潘幸儿说:“我们希望把华人文化放进现代世界里面去,把它发扬光大。品家作品的设计语言,是华人会喜欢的现代生活语言,也是西方人可以接受的设计美学。”
她指出,出席国际设计展览时,留意到一些中国设计师仍着重于表现形式化、具体性的东西;然而,将中华文化很表象化地呈现并不是品家追求的设计理念,把中国文化的故事藏在设计里面,留待欣赏者细味,是品家这个品牌的特长,也是它创立时间短,却赢得西方品味圈赞赏的原因。
潘幸儿以获得多项大奖的鼎系列为例进一步解释:鼎锅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的鼎,简洁流畅的线条充满现代感,采用陶土、优质铸铁的材质,具有炉火炖煮、烘烤等功能。古代的鼎变身成饭桌的食具,成为共餐时的话题,体现了设计者的巧思,以及游走于中华文化长廊与现代生活场景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