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商机促成交易 完善机制全面服务 助推城市经济转型
来源:深圳商报
汽车的动力如何,看引擎是否强劲;产业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要看什么样的“引擎”提供动力。
深圳文博会,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劲引擎。每届文博会的巨量交易额,都为企业换来真金白银,换来发展良机;文博会搭建起了多层次的服务平台,让优秀企业尽情演绎市场传奇;文博会让文化产业摆脱了依附地位,成为促进城市产业转型的主角。
或许我们难以计算出,文博会让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了多少,但可以做一个没有文博会的假设,看看文化产业会怎样。
促交易,最务实的助推
假如没有文博会,大芬油画村需要多久才能成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大芬油画村早于1989年起步,真正进入跨越式发展时期则是因为文博会的促成。2004年,大芬油画村成为首届文博会分会场,大量游客和买家蜂拥而来,大芬油画村一举成名。第二年,大芬油画村油画销售额就翻了一番。2010年大芬村的油画产值按属地统计达5.5亿元,整个行业产业链产值达12.5亿元。
效益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交易量向来是衡量展会知名与否的核心指标之一。文博会为企业带来商机是它的一大使命。
大平台孕育大商机,大商机促成大交易。文博会交易额先后突破了200亿、400亿、600亿、800亿,到2010年更是一举跨越1000亿,划出了一条昂然向上的曲线。与之对应,深圳文化产业划出的也是一条昂然向上的成长曲线:首届文博会举办的2004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约为4.8%,到2009年已经达到6.5%,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两条曲线鲜明表现了文博会的产业推动力。
促融资,最有价值的助推
假如没有文博会,打破投影行业由国外知名品牌垄断局面的深圳雅图公司能迅速“开疆拓土”吗?用创意催生了“出版新物种”的深圳天朗时代公司能尽快投入高端产品的研发吗?
在第五届文博会上,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文化产业的发展等于“文化+高新科技+资本市场”,没有高新科技,就不能满足现在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没有资本市场就无法融资。文化与高新科技的联手在深圳不是大问题,深圳高科技产业发达,也有着与文化创意联手的高涨热情。企业融资难,文化企业融资更难,它们拥有“金点子”却拿不出有形抵押物。
不能让融资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文博会开始破题。2009年11月16日,作为常设性机构的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让文化创意与金融资本实现常态化对接,也打造出了一个“永不落幕”的文博会。在第六届文博会上,文交所引来了金融机构500亿元的授信,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获准筹备,首期募集规模达60亿。正是在这届文博会上,雅图与天朗都得到了它们梦寐以求的资金。
促成交易,只是让企业当下价值尽可能获得“变现”;提供融资,则让企业预支“未来”赢得当下发展良机。资本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让文化产业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促提升,最给力的助推
假如没有文博会,观澜的版画村、三联的玉石村、水贝的珠宝园、南岭的丝绸园会不会仍是旧时风貌?
文博会举办前,深圳的文化产业都是依附在制造业上;文博会举办后,文化产业就从制造业当中剥离出来,成为深圳一个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是文博会创造的独特展会模式——分会场模式帮助文化产业完成了“华丽蜕变”。翻看历届文博会分会场的设置,观澜的版画村、三联的玉石村,是旧村改造的成功案例;水贝的珠宝园、南岭的丝绸园,是旧工业区改造的有益探索;田面设计之都、雅乐荟音乐与生活、笋岗工艺礼品、深圳国家动漫化产业基地、东部华侨城、中国茶宫……深圳文化产业涉足的发展领域越来越广。
没有文博会的假设让我们更加确信:正因为有深圳文博会,才有文化产业今日的繁荣兴盛。在第七届文博会动员大会上,市长许勤强调,“要把文博会打造成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圳文博会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转型的良性互动,已经证明文博会引擎作用的无可替代,只有继续办好文博会,才能继续创造更多的文化产业奇迹,才能谱写出更精彩的深圳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