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在伦敦奥运探索新模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2-21
来源:科技日报
很多人都还记得北京奥运期间有两款与“鸟巢”相关的奥运特许产品很别致:一款由“鸟巢”的建筑剩余钢材回炉制作而成;另一款则是“鸟巢”所用草坪的“标本”。这两个创意都来自一个叫华江文化北京的公司。
如今,伦敦奥运已为时不远,一切与奥运相关的商机再次展现,而伦敦一直被誉为“创意的发源地”,正试图将2012年奥运会办成首届“数字奥运”。其与创意产业有关的合同价值约25亿英镑,面对如此巨大的舞台,中国企业正努力凭借高超的技能与卓越的思维演绎自己的故事。
“数字奥运”充满商机
根据伦敦投资局给出的数字,投资伦敦的每8家中国企业中就有一家和创意产业有关,其中华江文化公司获得了伦敦奥运会徽章独家生产特许权。
这家公司并不是奥运会上的新丁。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到悉尼奥运会,再到雅典奥运会,都有他们生产的徽章。在北京奥运会上,该公司更是成为非贵金属类产品特许商,全面参与从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
不仅仅是华江文化,还有著名的设计公司洛可可,在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奥运特供土豆完成了整体品牌包装设计。2012年洛可可来到了伦敦。
作为首家取得英国设计产业的同业公会(DBA)会员资格的中国设计公司,洛可可成立伦敦分公司LKKinnovation宣布参与伦敦奥运会火炬设计。DBA(designbusinessassociation)也是此次伦敦奥组委设计招标项目指定行业资格与设计质量管理的协会,其会员资格让英国设计公司引以为傲。
洛可可参与此次第30届伦敦奥运的设计内容将包括以下三项:一是奥运火炬设计;二是火种盆设计;三是火炬配件设计(安装在轮椅或自行车上的支架,包装等)。对于已经举办过两次奥运会的伦敦,洛可可将以怎样的中国设计风格,符合“游伦敦,看世界”的主题和“拥抱四方朋友”的奥运口号?并在这一重要的国际化竞标中脱颖而出?洛可可人给出了坚定的设计口号:Makeitdifferent!
中国企业“淘创意”
在伦敦,蜂拥而至的创意人才和众多优秀的高等学府为创意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政府的支持更给创意产业带来了开花结果的雨露。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理念、也是第一个用政策来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近年来,“伦敦眼”、泰特现代美术馆、《哈利·波特》以及伦敦服装周等都成为“创意伦敦”美丽的风景。
伦敦投资局负责大中华区事务的曹杰介绍说,伦敦能够为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在此基础上,英中两国创意产业合作有着非常乐观的前景。“创意产业将是英中合作的又一大热点。”曹杰强调。
在伦敦创意产业里打拼的中国企业以民营为主。华江文化在英国设计徽章,而到中国工厂生产。把“英国设计”和“中国制造”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他们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件利器。他们计划为伦敦奥运会推出2012款徽章,其中2009年发行了158款设计,2010年推出约500款。
和这家做徽章的公司一样,另一家数字科技公司也把分公司开到了伦敦。这家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设计出令人目眩的卷轴。他们到伦敦后,充分利用英国出色的设计能力。在其伦敦20多人的团队里,除了两人是从北京总部派遣外,其他都是聘用伦敦当地的设计创作人员。
“伦敦是世界上最贵的城市之一,运作成本高,但这里同时也是创业企业发展最好的平台之一。通过这里能从品牌上把一家国内企业做成国际企业。”这家在数字视觉展示方面颇有一套的公司中方负责人李炳泽说。两年多以前,正是他和另外一个同事来到伦敦,为公司在这里扎根打下了基础。而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品尝伦敦奥运果实。
寻找互补模式
创意产业是朝阳产业,中国的创意产业也是近些年才起步。不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将英国创意产业与中国的制造能力相结合,能成为企业的“金矿”。来自中国重要动漫基地无锡的一批企业曾到伦敦,与当地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举行原创动画片《木头村》的项目发布,并就10个合作项目签约。无锡动漫企业认为,伦敦在动漫领域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和整体优势,它在创意产业的发展机制、国际市场渠道、人力资源等领域与中国有广泛的互补性。
对于中国企业到伦敦创意产业里“淘金”的做法,英国行业人士也表示欢迎。英国魔术灯笼影视制作公司总裁安东尼·里雷说:“英国有很长的电影和卡通制作历史,有很多出色的设计者和工作者活跃于这一产业之中。我认为,中国的创意产业可以通过观察我们所做过的东西,借鉴其中的一部分理念,用所学到的内容来创作自己的品牌。”
伦敦投资局总裁乔迈克也对中国的创意企业抛出橄榄枝。他说:“伦敦是全球领先的创意之都,从2003年以来,这里所吸引的创意投资就是任何其他欧美城市的两倍之多。欢迎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意企业通过伦敦把其产品和服务推广到整个欧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