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专稿
关键词:“十一五” 规划纲要 创意产业 政策
10年前,恐怕很少有人说得清楚“文化创意产业”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游离在传统产业边缘、“身影”模糊的新事物,似乎离现实还很远;如今,“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而且还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首次将“创意产业”写入其中,也就是说2006年是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元年。从这一年开始,国家才开始真正重视和认同这一新生事物,从此,创意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纲要》强调“促进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在内容创新和传统企业改造中的积极作用,利用文化创意成果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北京创意文化的代表:798艺术聚集区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一些大城市迅速崛起,北京、上海、深圳、南京、青岛等一些创意产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城市,都将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引擎,并形成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各地创意产业的政策框架初步确立,并带来一定的产业规模效应。其中,北京、上海、南京、重庆等几个城市更是先后制定了创意产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来指导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如:北京市2006年起,设立了两个专项资金:一是每年投入5亿元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二是分3年投入5亿元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发展;而上海则是从注重产业布局和特色着手,把散布的园区建成优势突出的产业群,使之成为都市经济中的显现亮点;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06年9月推出20余项措施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从2007年开始,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建设创意产业基地。
至2007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资产总计7260.8亿元,全年实现收入4601.6亿元,比2004年增加2133.6亿元,增长86.5%。2009年,文化创意产业更是逆势而上,不仅没有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反而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超过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支柱产业的地位逐步确立。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时期带动首都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创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在中国迅猛发展,纵观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能在竞争中取胜的经验表明,在产业发展的初期,更多的是取决于政府意志,政府重视与否对于创意产业能否迅速普及顺利上路至关重要。因此,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推动和引导。只有不断完善创意产业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才能更好的保障创意产业高效、快速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