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10-20
——第五届“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侧记
来源:中国网滨海高新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10月9日,第五届“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保持了一贯的国际性视野和丰富的话题性,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论坛的讨论。正如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在为论坛发来的贺信中所说,5年来,“该论坛已经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专业人士思想交融、理念碰撞的重要平台”,“对新形势下我国文化产业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技术和版权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在论坛发言中阐释了文化产业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表示,“文化产业一方面在扩大城市的规模经济、促进就业稳定、改善人居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增强其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丰富性,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等领域表现突出。”
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已连续两年保持在10%左右。因此,刘玉珠提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建议,城市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在现实条件下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发展转型。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朱虹则表示,现代技术是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在我国文化产业各门类的发展中都可以看到技术给产业形态带来的改变。以科技为出版业带来的变化为例,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司司长范卫平介绍,2009年国产电子书、电子阅读器销量已突破70万台。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已有90%的出版社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数字化转型在加快。
技术也为其他文化产业门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朱虹提出,现代技术丰富了大型文化活动的展演形式,比如在上海世博会上,高新科技已成为展会的看点之一。其次,现代数字技术也拓展了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最后,现代技术也推动电视从传统媒体向现代新媒体转变,出现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移动电视等多种业务形态。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战略性产业,版权问题也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对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意产业部主任迪米特·甘切夫提出版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能够帮助创意者或版权所有人获得市场份额,推动版权贸易;在文化产业中,版权的功能之一是作为一种“社会契约”,使交易创意产品变得更加容易;版权还可以作为衡量文化产业的基本准绳,因为它是一个“客观的原则”。
挑战:创意缺乏、跨界艰难
在论坛上,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董事长杨步亭表示,国产电影近年来发展迅猛,数量、质量、票房都有了大幅提高,但他也指出,国产电影依旧面临很多难题,比如创意人才的匮乏等。其实,这只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
再以出版业为例,范卫平表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集中度和企业差别化程度低,创新能力比较弱等。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约翰·哈德利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目前北京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北京还没有找到独特的方式把中国文化与形成对全球的吸引力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不仅是让旅游者品尝美食或感受中国文化,其实我们要了解这个城市的人才在哪里,我们要从人们的精神中获得创造性的源泉,这样才能使北京乃至中国在经济和文化上获益。”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产办主任蒋祖烜则坦承,目前文化产业在跨地区、跨行业方面的突破依然艰难,成功的案例比较少。他认为,阻碍来自于思想观念、市场、政策等方面:思想观念不解放,不少文化企业不愿意被整合,“小富即安”的观念制约着文化企业的开放和融合;市场主体不合格,国有文化企业自身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要做跨界的整合力不从心;市场体系不完善,还没有形成对文化产品等无形资产的全国统一的价值标准和评估体系,使得并购和重组交易难以进行;政府具体的配套政策比较缺乏;操盘团队能力不够,很多文化企业并不具备跨界整合的专业人才。
未来:跨界、融合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突破各种制约因素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突破瓶颈?“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如何发展?“跨界”怎样才能实现?文化产业人才如何培养?
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祁述裕建议“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应为“一主两翼”。“一主”即以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一翼”是要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另外“一翼”是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及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对于文化产业如何跨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提出,在“十二五”时期,要引导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渗透,实现产业文化化,即文化产业发展要注重和不同行业的融合,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融合,并强化文化产业与传统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促进文化旅游、商贸健身休闲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蒋祖烜也以湖南省的实践为基础,对文化产业的跨界提出了建议:思想要解放,敢冒险敢尝试;因为资本的地域和行政色彩不强烈,所以可以凭资本的力量突破各种壁垒;数字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地域框架的格局,催生了行业间的融合,所以可以以科技的手段突破内容和渠道的分割;需要政策推动,既要有宏观指导,也要有具体和特殊的扶持政策。
同时,人才问题一直是国内文化产业领域的热门话题,其中缺少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焦点。对此,范周等提出,新型人才观应该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他表示,目前传统的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一方面要创新教育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完善用人机制和用人环境”,比如鼓励产学研结合;开展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提升从业者经营管理水平;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内外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等。(记者 高艳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