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实现中国创造?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9-20
来源:中广网
文化产业,无疑是成为当下热度极高的词汇。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发挥着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独特作用。从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文化产业园区,到各种文博会、动漫节竞相登场;从不断攀高的电影票房,到风靡各地的主题公园,显示出文化产业的繁荣,也折射出文化产业所拥有的蓬勃生机和发展空间。
这样的繁荣形势,值得欣喜;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文化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部分产业园区建设和规划缺乏因地制宜,自身特点不突出;一些文化企业有产量没效益,产业链不健全等等。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和创新,缺乏个性的同质化发展,会让文化产业失去竞争能力,成为“文化产品加工业”;而低水平的重复与跟风,更会让文化产业失去续航能力,成为“一单子买卖”。结构简单、市场单一、水平较低、同质化竞争???这些问题,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做强做大的瓶颈,使文化产业重蹈传统产业徘徊于“中国制造”的老路。
[记者口播]:我是中央台记者李强,我现在是在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特种电影观摩室,我身处的这间观摩室里正在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银幕探险之旅。
这些被称为“环幕4D电影”、 “悬挂式球幕电影”等名称的电影,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特种电影。它的制作者就是深圳华强集团。我采访了华强集团的总裁助理顿忠杰。
[采访音响]:“创研产销这样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就解决了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很多弊病,创研产销这四个字就是我们华强集团的一把万能钥匙.缺少了创新这样的科技力量的话,就没有能够压制别人的产品,就会跟在别人后面跑,传统文化产业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很多研发的东西没有办法落地,资金链没有办法回流,这都是传统文化产业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华强集团早期是一家以做电子产品起家的高科技企业。强大的科研能力让华强集团的文化产品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开发的40多部特种电影,不仅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强一直强调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的“文化+科技”的理念。这跳出了传统文化企业囿于一时一地文化资源的简单争夺,超越了以传统制造业思维发展文化产业的局限。这样的探索,对于成长中的文化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化产业尽管是新兴产业,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同样也面临着从转变发展方式中获得新的增长空间的任务。如何在竞争中找到特点,找准定位,从传统地制造文化产品,升级到创造“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是华强在寻求的答案,也是中国文化企业所要面对和思索的共同问题。
这一点上,广东奥飞动漫公司的发展或许可以给我们另一种全新的启示。传统动漫产业的思维是先做动漫片,再做动漫衍生产品,再做授权产品。而玩具公司起家的奥飞公司,他们却从衍生和授权产品先做,再做动漫片。这样反向的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也符合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重大需要。2009年9月10日,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第一股。这意味着这家传统的玩具制造企业成功地向文化产业转型,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统计表明,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价值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创意经济的先发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他们以独创的文化和特色建立起了自己的产业强势。例如美国创意经济占GDP的14%,英国创意经济GDP的12%,就业率均达到5%左右,而日本创意产业已上升为国家第二大产业。
如何利用创意的力量,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成为中国未来文化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像奥飞动漫那样跨行业整合、像华强集团那样借力新技术的新趋势,在我国文化产业中已经越来越凸显。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通过嫁接新老产业、延伸产业链,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中国创造的路径不只一条。
奥飞动漫总裁蔡东青认为,在当前整体政策环境对文化产业强力支持的情况下,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产业链的打造和引领模式的塑造。
[采访音响]:“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产业化的优势,特别是动漫产业链协同的优势,所以我们清晰的战略就是两步,第一步就是通过动漫作为产业的一个手段来推动产业的快速成长,同时通过产业的赢利,良好的现金流,来反哺动漫,来培育动漫的发展。第二个产业化运作当中应该怎么运作产业化, 如果你在产业运作中没经验,没问题,我们可以提供服务,提供帮助,因为我们有产业化的经验,我们可以输出服务。”
清华大学新经济中心主任李季:
[采访音响]: “西方包括欧美包括韩国,他们的动漫企业之所以做的非常好,而且成为国家文化产业里的重要支柱产业,很重要的一点事在动漫产品的投入产出之前,他们有一个版权交易市场,这一点对于我们是欠缺的,这是我们目前在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每年的动漫原创每年都非常多,而且一点不亚于欧美和日韩,但是直接带来的效益是天壤之别,这是我们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
[采访音响]:“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和科技紧密结合的这个产业,它对市场的需求、资金的需求、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不是说哪个地方都可以把文化产业作为自主型产业来抓,也不是政府一号召、社会一响应这个产业就能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政府不要直接的到具体的文化经营活动中来,还是应该在市场环境、政策体系、信贷支持这些方面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实现中国创造?——观点链接:
新华网:文化产业如果要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发挥其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尤其是与制造业直接“嫁接”并整合低端制造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关乎整个经济质量的提升。
光明日报:要诞生更多“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当务之急是要让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这对文化产业的加速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人民日报:文化产业同样需要尽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中国文化企业目前存在的“小散乱”问题,加快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