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中国区) - 首页

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设计如何缔造新产业新城市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8-30
来源: 南方日报
    英国著名设计师保罗·史密斯曾说:“在一个竞争性增长的世界里,工业化国家进入几乎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同一类产品的阶段,设计便成为了决定的因素。”作为传统制造业重镇,体量庞大的传统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是佛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传统制造的“突围之路”何在?传统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如何城市化?作为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的北胺在经过一系列的“头脑风暴”之后,最终找到了工业设计这一新的切入点,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插上创意的“翅膀”。在短短一年半时间,该镇境内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初步形成了设计产业集群,不仅带来了产业的勃兴,还吸引了设计师、各种专家等高端人群,各类因应这个新人群的第三产业自然生长。
    以工业设计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时代新要素提升传统产业,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这个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信息化与其余三化融合。北胺这一思维从何而来?北胺的实践是否解决了长期困扰制造业发达地区的城市化难题?北胺的典型有标本意义,北胺颠覆性实践的背后更有重要的思想价值。本报专访北胺镇委书记徐国元,解答这一系列疑问,并将此作为“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系列报道思想交流阶段的第三篇,以飨读者。
    路径选择:
    找准切入点,将传统产业“拉长拓宽”
    作为珠三角制造业最发达的镇街之一,北胺家电制造优势尤为显著,有“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之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这个传统强项既是优势,也是“包袱”。当许多地方试图通过引入新项目培育新兴产业,北胺选择了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工业设计”这一切入点,对传统产业进行“拉长拓宽”,再依托工业产业的个性化需求,让服务业主动进入。
    徐国元:首先要找准定位,目标、方向要明晰,而这种定位的“准确”必须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北胺发现工业设计这一新生产要素作为转型的抓手,不是灵光一闪,而是渐进的过程。
    北胺作为中国家电业制造重镇,传统制造业体量大、层次低,在前几年发展中,已经开始触到“天花板”。为此,北胺镇专门请研究机构出具报告,我们自己和专家一起调研,还把北京等地专门搞创意产业的开发商、专家、学者聚在碧江一个旧祠堂“头脑风暴”。经过一番梳理,发现北胺转方式离不开传统产业,我们拥有发展工业设计的基础和条件。
    但怎么做是一个问题,我们没有一开始就建一个工业设计园。我们先是找到了在深圳做工业设计的团队,打算给他们提供几个工作室,挂一个牌子,要是做成了就生根发芽,做不成便撤回去。我们签协议时约定,第一年必须引进不少于6家设计公司,不少于50名设计师来顺德,但不到半年时间,设计园便被“塞”满了,整个工业设计园的发展过程和成效超乎我们的想象,于是只得不断扩容,进行二期三期的建设。一路走来,看来市场欢迎工业设计,我们知道路子走对了。
    所以,北胺转型发展的做法是立足提升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的优势做得更优。通过引进工业设计等要素,将传统产业“拉长拓宽”。其中的“拉长”,就是推动传统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
    产业转型:
    工业设计:看不见摸不着的才是大价值
    经过短短一年半的发展,广东工业设计城的设计产业集群已现雏形。工业设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北胺。但是工业设计不是终端产品,看不见摸不着,它也不能直接卖给消费者,它的客户是制造行业。那么,它的价值如何度量?记者采访发现,不仅制造行业对工业设计趋之若鹜,而且设计业发展正在改变整个顺德制造的思维方式。就连美的集团,都在广东工业设计城落户之后,对内部的设计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徐国元:北胺目前的传统产业就生产环节而言已经是高水平,企业内部管理、产业配套环境、企业家风貌都可以说是全国少见的,那么工业设计是如何来推动传统制造产业的转变呢?目前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汇聚了许多优秀的设计公司和人才,这些公司各有特点,有的擅长产品外观,有的擅长产品的功能,有的擅长新产品开发。它们聚集在一起,使得工业设计城里产生设计价值的途径越来越丰富,设计的效果和效率也得到提高,新的产品从理念产生到面市的周期大大缩短。
    以前,企业的设计师是内部人员,因为成本限制和工作量有限,设计部门不可能太庞大和高素质,大批设计难题解决不了。现在专业化以后,大批设计师汇聚在一起,可以汇聚脑力共同解决。设计师也会到商场、市场、企业调研,主动对一些产品进行改良,甚至进行新产品研发,然后再推销到企业中去。
    但是,产品有价,其中工业设计的价值如何衡量?这个问题不少领导干部都与我交流过。我有一个非常朴实而直观的解答:广东工业设计城里有数十家设计公司和数百位设计师,他们来到北胺一年多能够生存发展,就足以说明他们对制造业的价值。只要制造业愿意给钱他们设计,就说明市场需求存在。制造业是最会精打细算的行业,试想制造业给工业设计一块钱,后者必须回报多少价值?这是可以估算的。
    同时,广东工业设计城虽然只在北胺,但已经能够辐射到顺德周边地区,大大提高顺德企业的创新意识,提升了顺德的设计理念。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有了这个思维习惯:我的产品有无经过设计?能不能通过设计改善产品?但是这种“习惯”要经过长期发展,才能显示出它对提升传统产业整体水平的效果。
    城市转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先引凤再度身“造巢”
    眼下,许多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正在走一条“筑巢引凤”之路,先有政府规划投钱建设CBD、RBD等各种大楼,配套高级消费场所,然后进行招商引资。这种做法的一个弊端是:“巢”建好了,但能否引得“好凤”来依然是一个疑问。北胺的城市化并没有先闭门造车“筑巢”,而是以工业设计为支点,铺设通道引人才,然后再根据人才和产业的具体需求度身“造巢”。新加坡城市规划专家孟大强认为,这种用工业设计带动城市更新的做法在全世界都属于先进的做法。
    徐国元:工业化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城市化,但这两者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互为条件。工业设计在形成集聚的同时,也很快产生新问题。我们意识到,并不是把设计企业在这里集聚起来,便实现了工业设计对传统产业的拉动。因为创意产业是高端人才的集聚,这些人才对城市生活要求高,广东工业设计城周边是工厂区、农村居民区,并不符合设计师们的要求,要想进一步引进新的高端人才就很难了。这引起我们镇的思考,要如何满足特殊人群在北胺的生活需求,如何能与大城市竞争吸引人才?
    首先,答案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知道很多500强企业的总部都设在小城,宝洁公司总部所在的辛辛那提,城市里只有单行车道。但他们的总部有大批世界顶级营销人才。
    我们的答案是用工业设计铺设一条道路,将人才与市场之间的交易平台建设起来。过去企业聘请设计人才,收入不高,没有氛围,人才自然不来。现在有了市场,有了独立的工业设计公司群,有了可观的回报,有了群体集聚,人才自然四面来聚。
    等人才来了,我们才考虑怎样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建设“巢”,这样的“巢”才最特别、最适合他们的需要。最近,我们邀请了新加坡城市规划专家孟大强来做规划,他认为我们用工业设计带动城市更新的做法在全世界内都是先进的。
    对工业设计的“巢”的独特性,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最近和华润万家签署协议,它将进驻广东工业设计城,用一个全新的模式来办这个商场:第一,货架上的产品均为同类产品中最新的,这符合设计师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第二,实行空间体验式购物,目前在全国的超市中都是罕有的,仅在深圳出现过,营造一个轻松的有人文色彩的购买空间;第三,一般的售货员都只管收钱发货,而这个商场的售货员将由设计院校的实习设计师来担任。你知道,工业设计师是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看待商品的眼光非常挑剔和精明,一般销售顾问不能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实习设计师可以。
    但是,哪来那么多实习设计师?别的地方没有,广东工业设计城有,我们已跟顺德职院和十几所高校签订了协议,学生将到广东工业设计城实习,这些学生可以分批到这个商场做这个事情。对于进入办公室前的设计师,了解市场需求是第一课,这恰恰成为他们实习的大好机会。
    未来我们还要在设计城内建设一所设计酒店,但强调设计,并不是指外形设计古灵精怪,关键是里面的设计独特。这个“巢”将会成为与众不同的“巢”。
    知识转型:
    干部队伍与专家共同工作提升水平
    在从单一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过渡的进程中,管理对象从过去的工厂企业和产业工人转变为创意、科技企业以及设计师、知识分子、专家等人群,这对政府的社会管理提出了诸多挑战,干部知识转型课题迫在眉睫。因应形势发展,北胺镇党政干部通过邀请专家,与专家一同工作、举行“头脑风暴”等方式推进新知识的学习。
    徐国元:要想实现“智慧”发展,从上到下的干部队伍要具备相应的素质,这是最关键的。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各种学习交流的平台。比如说,我们不会简单地把专业工作推给专家完成,而是要求干部和专家共同工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还邀请市民、专家、干部举行“头脑风暴”会议,比如曾在北胺广场举行“魅力小城畅谈”,专家、干部、市民人人可以上台分享经验和思路。这些研讨有利于形成统一认识,转化为一致的行动。
    我们有一个“知名专家走进北胺”演讲会,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7次,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建筑、音乐、艺术、城市规划等各个领域,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学习平台。第三个学习平台是北胺设计沙龙,在广东工业设计城内举办,以免费的形式进行,演讲人不收费,听讲的也不付费。同时对北胺市民开放,参与的人很多,互动气氛非常好,现在也有外国的设计师、艺术家来这里举行沙龙。这也成为了我们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评论
    找准转方式的“智慧”要素:听惊雷便在无声处崔旭明
    北胺的广东工业设计城,价值不仅仅在于传统产业的提升、新兴产业的引入,而在于解决了传统制造业发达的中国镇域的共同问题:城市化的道路怎样走?
    有的地方强调“筑巢引凤”:建起豪华写字楼,大笔一挥优惠政策引进大酒店、百货卖场,然而本地人口多是外来打工者,无力消受如此高端消费。
    有的地方给予高学历者特惠条件,高薪礼聘,送房送车,希望改造出“城市人口”,然而人才来了没有对口产业,学历再高也是枉然。
    有的地方强调总部经济,工厂转走,总部留下,总部大楼建起来了,却发现没有几家工厂需要另立总部,只好找关系陪笑脸,半推半就拉着企业进驻“总部基地”。
    北胺的道路不一样。最大的不同在于,北胺没有建空中楼阁,没有闭门造车,而是立足传统制造业的市场需求,找准了工业设计这个入手点。市场需要工业设计,只要有限的政府推动,行业就会根深叶茂,有了新行业新人群,带有文化色彩、个性独特的城市服务业便接踵而来。人们发现,破旧的厂房经带有设计眼光的点睛一笔,可以变成我有人无的独特文化。这种路径,除了借力打通了城市化的难关,还打破了城市化便是大都市化的迷思。于是,北胺转型的另一个抓手“总部经济”战略也是水到渠成之事,而非其他地方出现的“空中楼阁”。
    更深远的思想革命正在进行。工业设计改变了顺德制造业的思维习惯,笔者认为,这个改变并不止是北胺镇委书记徐国元谦称的“增强了顺德企业的设计意识”,还在于让顺德制造的眼光从看“有形”到兼顾“无形”转变。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生产线、成品、资金、物流都是有形之物,实在的顺德人早早就把握了物质的力量,将制造业做到了国际水平。顺德人善于模仿,模仿的确是降低风险成本的有效方式,然而却难以让顺德出类拔萃,傲视同侪。对于“设计”、“品牌”、“文化”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生产要素,大部分企业和政府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产业要有“魂”,不是扩大规模可以解决的,也不是自主创新可以解决的。否则,为苹果公司代工的富士康,才应该是全球热捧的品牌。然而有了技术、管理、规模,中国制造与世界一流之间,还有一个看不见又很巨大的差距。这里面包含的,正是我们需要率先在头脑里转方式,转思路才能发现的“智慧”要素:市场营销、品牌营造、工业设计等等。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中国的未来要看科学与文化的结合。”
    要正视这个问题,需要改变我们重实避虚的思维习惯,既要懂得务实,也要敢于务虚;既要坚守常识,也要尊重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我们慢慢积累适合新生产要素和方式存在的土壤,只有我们的思想转变,创新存在的成本才会降低,新的奇迹才会到来。
策划/统筹崔旭明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张培发
实习生伍文婷(除署名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