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设计就是要超前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7-28
来源:新浪网,中国计算机报
本报记者 赵海军
坐在北京西苑饭店旋转餐厅,丁未侃侃而谈。这位北京含弘天工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刚从海南返京,他的理念是每年只需1/4的时间工作,其他时间要用来休闲,这也是他激发创作灵感的一种方式。
思维敏捷,言语犀利,丁未的大脑就像装了芯片一样,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运转高速。在与本报记者的对话中,他不仅谈到了对工业设计的独到见解,而且对笔记本电脑未来设计元素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雷同将使设计的价值消退
中国计算机报:设计的逻辑跟生产制造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怎样才能通过融合,让设计价值变成商业价值?
丁未:设计本身就可以产生商业价值,而且价值的产生不依赖于现有的制造企业。美国的《连线》杂志讲过这个问题,新的制造革命就是让生产的流程更加向设计流程靠拢,将一些对产品的想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这种实现方式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在服装时尚领域。目前,在工业制造领域,大多数企业也是在逐步向商业价值和设计价值融合的方向转变。
此外,设计类企业确实跟制造类企业有区别,所以直到今天,发达国家也没有出现规模很大的设计公司,因为设计业务有其独特性。很多国内的设计公司都希望把自己弄成一个巨无霸,做成一个大型的平台,我认为这一条路可以探索,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设计首先代表的是差异性,设计者对差异性的大量复制,势必会造成设计的雷同,而雷同将会使设计的价值慢慢地消退。
中国计算机报:有一些大型的电脑公司,拥有100多人的设计团队,但要设计一款笔记本电脑产品的时候,还是要去找第三方的设计公司。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
丁未:其实各个大公司的内部都有专门的设计中心,这些设计中心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完成概念设计的工作,而是完成概念设计以后、跟生产实践衔接的这一部分工作,这类设计中心相当于工程中心,专门设计工程化的东西,所以一些笔记本电脑企业还需要跟独立的第三方设计公司去合作。
现在笔记本电脑设计当中最缺的是概念设计,设计类专业在中国刚刚兴起,设计师的创意是建立在对很多学科专业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意大利,设计院校和专业要求设计系的学生先具有其他工科学位以后,才能在研究生阶段去学设计,或者完成建筑系的课程以后才去学设计,不是一开始就去学设计。
中国计算机报:你觉得像一些品牌笔记本电脑企业,想要有自己的设计战略的话,需要怎么做比较合适?
丁未:笔记本电脑公司既要开放前端也要开放过程,还要开放它的目标。笔记本电脑企业要与设计公司从研究设计战略就开始讨论,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要有设计的想法,第二步是从想法到概念,第三步到原型,第四步才是从商业行为的角度讨论如何实现设计。现在的问题是,设计师经常是只谈设计想法,设计想法可以天花乱坠,五年十年以后才可能实现,没有人踏踏实实地把想法变成一个概念,概念其实是结构化的想法。
真正的笔记本设计还没出现
中国计算机报:服装、消费品行业设计的商业价值更明显一点,而像笔记本电脑的设计,可能会受到技术的约束。从十几年前开始,笔记本电脑就已经是目前这种形态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丁未:我个人认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设计空间没有真正打开,还没有真正的设计出现,多数的设计师受到传统设计思维的局限。笔记本电脑最早的设计灵感,是想把它放在一个小箱子里,设计师的概念是有一个箱子能够装着计算机去旅行,这是笔记本电脑的初始形态。现在的问题是,笔记本电脑的设计行为还没有展开,设计人员思维相对比较狭隘。
中国计算机报:这可能需要一定的视野,做设计的人能想到的设计,技术可能实现不了;对笔记本电脑的结构或者技术比较了解的人,又局限在现在的设计上面。
丁未:我不想评论怎么设计,因为涉及到一些设计的技巧。我举个例子,你看看音箱的设计,是不是走出了传统思维的局限?现在的音箱有的像高跟鞋,有的用壁挂,设计师用很多独特的造型,来对声音效果进行设计。
中国计算机报:你认为现在是笔记本电脑设计实现突破的时候吗?
丁未:我觉得新的笔记本电脑设计,应该是完全不考虑今天笔记本电脑是什么样,要把现有的设计彻底忘掉,不应该延续现在的笔记本电脑设计,按照固定的长宽高比例和有限表面颜色去定式操作,那样的设计是不会得到消费者青睐的。
中国计算机报:现在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固定的设计模式,是上游企业造成的吗?
丁未:产生这种固定设计模式的原因是社会的富裕程度还有限,人们还处在一个温饱的水平,导致了设计的想象力局限性。消费者买任何一个产品的时候,不是把它作为一种消费品去看待的,而是作为一种生产工具,用笔记本电脑是为了工作,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工作饭碗不丢,增加自己工作的安全性,这使得消费者只会选择某些特定设计的机型,也造成了笔记本电脑设计的局限性。
很多先进技术还没得到应用
中国计算机报:你认为像平板电脑这种产品的出现是不是意味着目前笔记本电脑的发展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飞跃?
丁未:当然,因为平板电脑兴起的背后是LED的兴起。欧盟做过一个研究叫做《2020年计算是什么样的》,在里面谈到的计算模式跟平板电脑有很大的相关性,平板电脑技术的确是在飞跃发展。
中国计算机报:平板电脑的使用环境和我们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环境不太一样,笔记本电脑还是工作上用得比较多,平板电脑是旅行的时候用的,可以当作一本书来看,或者是浏览。
丁未:说得很对,但不要忘了,平板电脑也可以是墙面,也可是是床面,也可以是茶几的台面,这些在技术层面都可以实现,世博会德国馆翰罗维展出的就是平板电脑作为整个桌面来使用。
中国计算机报:以前在微软美国的研究中心我们也看见过多点触摸的技术,当时一直没有把它产品化。现在这个技术已经被很多厂商采用,对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丁未:很大的原因,是人们缺乏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平板电脑很简单,现有的战斗机显示器件在设计上早就超越了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件设计,这些技术到今天都没有用到平板电脑上。不是技术阻碍了平板电脑的发展,而是平板电脑设计师自己知识的局限性,限制了这个技术的进步。
如果我们设想你在使用平板电脑的时候,平板电脑能够把你周围环境的背景跟你工作界面融合在一起,那会跟现在的电脑给人带来的体验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技术在战斗机上已经实现了,甚至在高档汽车的转弯系统上都实现了,技术的实现是没有问题的,多点触摸十年前就有了,新一代的触控技术根本不用多点触摸,直接跟踪眼球的动作就可以了,眼球希望它放大,自然就放大了画面。现在有很多种多点触控的方式,美国已经能做到通过胸大肌直接进行触控操作了,用自己的意念控制胸大肌,胸大肌直接控制机械手。所以说从现在开始,平板电脑要跟一些新技术去结合。
中国计算机报:我们第一届大赛冠军的作品想法比较创新,她设计的产品是软壳的,那个产品真要实现的话,需要用什么材料?
丁未:现在日本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技术叫水材料,这种材料有90%的成分都是水,含有一点硅胶,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一挤就能融成一体。而目前这种水性材料,水的比例在不断地提高,有一点像果冻快速定型的材料。三维网页可以通过传感器定位的技术来实现,只要用手指点一下屏幕,就可以直接跳到自己想看的那一页。
解散设计部门 公司就能强大
中国计算机报:现在一些IT公司越来越重视工业设计,它们还请一些工业设计公司的人去当首席设计官,帮他们规划这个企业未来的设计战略,组建公司的设计团队。你认为这样做是否会提升IT公司的设计水平?
丁未:我的看法是,如果哪家IT公司把设计部门解散了,设计业务全都外包,这家公司很快就变得很强大了。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在设计方面的营业收入是过去五年的总和,因为过去没有人这么迫切的要求有变革性的设计。现在很多传统产业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了,我们现在的客户基本上也都不是IT行业的,我觉得这也是个很自然的过程。
中国计算机报:你的意思是当IT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设计就应该全部借助于外脑吗?
丁未:对,未来设计的模式就应该是这样的,全世界都有你的实验室,全世界都是你的设计地。
中国计算机报:那你认为像这些工业设计公司就保持一个工业设计室好,还是发展成为一家大公司更有利呢?
丁未:5个人就够了。最主要是要有一个老板,一个秘书,一个技术员。一旦设计公司上市了,设计公司就结束了。国外著名的设计公司不上市,最大的缘由可以保持这个企业的独特个性,不被投资者误导。这些公司可能两三年没有营业额,有可能一年的营业额就是公司几年营收的总和。所以现在很多人认为,没有设计就没有工业的未来。笔记本电脑就是一个例子,硬件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低,软件越来越丰富,所以这是今天设计一个大的方向。
中国计算机报:现在北京也在迈向设计之都行列,你认为北京有什么样的设计特色?
丁未:我觉得最后可以成为设计之都的可能是北京。深圳是以制造为基础的,设计受到制造的局限;设计所要的自由环境在上海是不具备的,上海是一个快节奏的商业社会,因为节奏过快,设计就不被赋于生存的可能性,设计只能在慢节奏的环境下生存,节奏慢了,好的设计才有可能出来。北京有京味文化,有很多支撑设计的文化元素,有艺术气氛,具备世界级的国际文化交流能力,北京还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科技力量,这几项就决定了不管名称上有多少个城市去叫设计之都,最后都会是北京。
中国计算机报:举办设计评比大赛的初衷是希望做产业对接,让国内的笔记本电脑企业能够从中了解设计,获奖作品能够马上产业化。
丁未:这是一种愿望,但是实现愿望的路径,是随机的、开放的。也许这一届大赛就能实现这个目标,也许以后的大赛才能够实现。我认为这个过程应该是开放的,大家有这样一个愿望是非常好的,但是开放性本身也是需要尊重的,希望更多有跨界知识结构和创造力的人参加到昆山杯大赛中来。我觉得昆山杯设计大赛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人们对笔记本电脑设计变化的趋势产生兴趣,这也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昆山杯第二届中国笔记本电脑设计评比大赛作为产业活动的一部分,本身的价值就是向社会宣传一个理念:笔记本电脑需要用设计的元素和理念来推动它的进步。
第二届“昆山杯”中国笔记本电脑设计评比大赛评委:丁未简介
北京含弘天工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自幼蒙家庭熏陶,主要精力集中于旅行、文物书画鉴赏和艺术创作方面。
长期从事受自然启发的体系设计,2002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概念设计公司。
●2004年因在嵌入式操作系统领域的实践,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现任北京含弘天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
●第一财经日报 《工业精神》专栏 作家;
●199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