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大国都有制胜高招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7-15
或靠文化出口海外扩张,或靠版权维护霸主地位
来源:深圳商报
后金融危机时代,法国人说“文化产业没有危机”,英国人希望靠创意产业为“英国制造”寻回生机;而日本更提出10年后在文化出口方向收获1万亿日元的目标。美国人不提大口号,在推动国际文化产权保护机制上从来不遗余力……
全球发达经济体均在积极谋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发达国家加快其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化、集约化发展的写照。而对于努力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的中国而言,各国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的成功秘诀值得关注。
【英国】
首推创意产业理念
“英国制造”重生
在很多人眼里,英国的制造业早已日薄西山,然而在创意产业的全新包装下,“英国制造”又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理念、并出台政策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目前创意产业在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达8.2%,其增长速度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速的两倍。创意产业的出口增长更为迅速,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1%。现在全英国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超过15万个,创意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英国就业人口总数的8%以上。
其中,首都伦敦利用人才资源和大都会优势,扶持和推动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目前每年210亿英镑(1英镑约合1.5美元)的产值,使创意产业成为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预计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创意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英镑,届时创意产业将超过金融服务业成为伦敦最大的产业部门。
伦敦前市长肯·列文斯通说:“伦敦是世界设计中心,伦敦推出的尖端创新设计涉及所有相关领域。这种声誉为伦敦成为国际创意重要城市奠定了基础。”正如他所说,蜂拥而至的创意人才和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为伦敦创意产业奠定了人才基础,而伦敦人的强大消费能力也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政府的支持扶植更给创意产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政策保障。
【美国】
好莱坞三十年繁荣背后
版权保护功不可没
电影是美国创意产业的主要形式。为了保护美国电影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美国政府主要从立法的角度,通过保护版权达到这一目的。
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美国的外国电影数量不断上升,美国国产影片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美国政府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促进其版权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开始全面实施版权战略,加强版权保护。为此,美国政府先后通过了《版权法》、《半导体芯片保护法》等一系列版权保护法规,形成了全球保护范围最广、相关规定最为详尽的法律系统。
近30年来,美国不断完善版权保护制度,推出了包括数据库保护在内的众多立法议案。完善的版权保护,使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彻底消除了后顾之忧,创作激情不断迸发,深受国内外观众欢迎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为适应当前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特点,美国政府还积极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在1998年10月通过了《跨世纪数字版权法》。这项法律针对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对美国版权法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订。
与此同时,由于好莱坞把电影的生产制作转到海外,降低了生产成本,规避了贸易壁垒,大大提高了美国电影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同时也引发了美国电影公司与外国电影公司之间的贸易摩擦。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国家对进口的美国影片数量进行严格限制。由于观众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需求,盗版影片应运而生,导致好莱坞蒙受巨额损失。
在此情况下,美国开始积极加入以《伯尔尼公约》为代表的国际版权保护体系,不断推动国际版权保护,为美国版权产品和版权产业在海外提供了更好的保护。美国还积极推动建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新型国际版权保护体制,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法律实施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
【日本】
文化出口定为增长重点
动漫独霸一方
今年年中,日本政府出台了新增长战略,其中“酷日本”——文化专业出口被定为重点增长领域之一。
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大国,日本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创意享誉世界:日本的流行时尚,多年来引导着亚洲乃至世界的潮流方向;日本动漫在世界动漫领域独霸一方;日本的游戏业更是走在世界同行前列。
日本的文化创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2002年,美国政治分析家道格拉斯·麦克格雷在著名的《外交》杂志上发表了《日本国民酷总值》一文,高度评价了日本在动漫、流行音乐、电子游戏、家电产品、时装和美食等流行文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此后“酷日本”成了富有创意的日本流行文化代名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酷日本”也是日本软实力的象征。
“酷日本”流行文化的强大竞争力与日本长期重视文化产业有关。在这方面日本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包括《著作权法》、《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关于促进内容创意保护及活用的法律》等。数字技术普及后,日本发明了保护产权、防止复制的技术,从而在因特网时代有效保护了内容创意的著作权。
最近,日本在文化产业方面又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日本经济产业省为了促进动漫产品出口,在北京设立了文化产业出口办事处。随后经产省制造产业局又宣布设立“酷日本室”,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包括设计、动漫、时尚和电影的出口,并负责国内外宣传,帮助政府策划,推行人才培养方案等。在“酷日本”的统一理念指导下,日本官民并举促进文化产业出口。
6月中旬日本出台的《新增长战略》又把“酷日本”在海外开展业务作为新增长战略重点,强调通过节目交易、强化数字传输、放宽海外内容流通规定、防止盗版等措施,以民间企业为中心,在海外拓展与“酷日本”相关的业务。增长战略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亚洲文化产业实现收益一万亿日元的目标。
日本产业正在转型,把文化产业定为新增长战略的重要领域,是产业转型的重要体现。得益于政府的重视,日本的文化产业今后将日益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法国】
政府主导投资管理行业
三个同心圆组成产业链
当全球经济都遭受次贷危机冲击之时,法国文化事业却仍蓬勃发展。法国《世界报》明确指出:“(法国)文化事业没有遭遇危机。”
“我希望文化是法国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方法,”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说。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文化部预算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09年达28.10亿欧元,同比增长2.6%;2010年为29.21亿欧元,同比增长3.9%。
近代以来,法国始终把发展文化作为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
1959年,法国政府成立文化部,改变了对文化事业单一而零散的扶持,开始构建系统的公共文化政策体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法国公共文化政策形成了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公共投入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这和以市场为主导的美国模式截然不同。
作为中央政府最主要的文化机构,文化部的宗旨就是通过“确立文化领域内的各项标准,各种准则,来影响文化领域的价值标准和导向”,并“建立起一整套客观的价值体系,以此为依据从财政上给予资助”。文化部成立后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机构制度建设,在各大区、省和市镇建立分支机构,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法国中央政府是文化事业的最主要投资者。后来,地方政府逐渐与中央政府形成合作关系,通常由中央政府提供专业技术和人员支持,辅以一定财政投入,由地方政府提供主要资金投入。这种合作关系从80年代中期起成为法国公共文化政策的主导方式。
与政府主导的管理形成互补的是各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如法国服装工业协会。行业协会发挥制订行业标准,规范行业行为等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的作用。
法国文化产业形成了三个同心圆组成的产业链:外圈由文化遗产、通讯信息产业、画廊、博物馆和旅游业组成;内圈是创意产业,由表演艺术、创意设计等行业组成;内核是文化产业,由广播电视、出版印刷和音乐组成。
随着全球化发展,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法国文化部近年工作重心之一就是资助并推动文化行业的数字化。此外,文化部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中小企业对年轻艺术家创作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