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中国区) - 首页

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台湾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7-08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人民网
    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其每一个环节都与人的创意密不可分——
    今年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的主题是根。根是安静的奋发、沉静的思索、绽放的联想。在主题诠释上解释为:从追本溯源中关怀周遭,深耕最基本的力量向上成长,根是一股看不见的强大力量。这正如人才对于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其每一个环节都与人的创意密不可分,它是一种极其依赖个体人脑和人的心智能力的文化创造活动。因此,人才资本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纵观当前台湾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可以发现其成长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方面的模式创新。
    搭建创意交流平台
    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的本意就是为了给新生代设计力量提供一个创意交流的平台,鼓励国际间学生创意设计交流和相互切磋、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素质的提高,发掘新生代创意设计的优秀人才,展现并宣传台湾重视创意设计的国际形象,进而建立台湾的国际设计的地位,达到强化台湾设计人才与国际接轨的目的。其主办单位则是台湾师范大学和文化创意产学中心。而台湾师范大学正是用设计大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良典范。
    台湾师范大学前身为台湾省立师范学院,成立于1946年6月5日。1955年6月5日改为台湾省立师范大学,1967年7月1日改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师范大学为推动当局政策,于1998年成立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以此扶植创新企业,并建立产业合作,由学者、业界专家会聚在一起,为企业提供技术提升及运营辅导,建立了中小企业人力及技术交流的平台。
    推进创意成果孵化
    除此之外,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于2002年被列为重点发展计划,经过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推广得到了极大重视。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以教育规划与务实的产业联结为后盾,积极投入到文化的创意与推行的实践中,它在利用文化创意园区促进教育方面是卓有成就的,不单是有很多艺术家申请入驻园区,成为园区的公共艺术,还会不定期地在园区举办例如示范教学、创意集市、文化大师专题讲座(集中营)、创意DIY大赛乃至庆贺母亲节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文化熏陶和滋养,体验到更开放和精彩的文化氛围。
    文化创意园区原为邻近台湾艺术大学的台北纸厂,占地3.9公顷(含简易公园),自1999年撤厂以来,闲置荒芜多年。在地方舆情的反映下,经与“行政院退辅会”及“财政部国产局”多次洽商后,“国产局”于2006年10月同意无偿借给该校使用。从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始,纸厂成立漆器工作坊、玻璃工作坊、融合玻璃与彩色镶嵌玻璃工作坊,并从2007年11月起配合教育部补助项目——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成立陶瓷工艺精品工作坊、综合工艺精品工作坊,培育更多的工艺设计人才。配合博物馆的成立,该校设计学院院长林荣泰提出了Our Museum(我们的博物馆)、Our Studio(我们的工作室)以及Our Factory(我们的工厂)的构想,也就是把博物馆和博物馆一楼的文化创意产品展示中心以及纸厂的所有工作坊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学园区。由此,除有效改善了台湾艺术大学的学习环境、解决专业教室不足的窘境外,还为小区居民提供了研习文艺及运动休闲的场所,使地方发展实现了双赢。
    推行实用授课模式
    台湾各个大学的课程设计也与大陆有着很大的区别。以大陆某高校与台湾一所大学各自的工业设计课程设置经过对比可以得出:大陆高校的政治公共课特别多,专业课加上实习是35门课程,台湾的大学是36门课程(其中包括类似工厂实习、市场调查、绿色设计、包装设计等),并且大陆大学许多设计类的课程没有教材,全凭老师的授课与作业。相对于大陆的高校,台湾的大学注重更多的是实践和动手能力。
    不仅如此,台湾的大学很注重业界精英投入到教学中,尤其是对研究生的培养。例如,台湾的逢甲大学设置了经营管理学院,打破大陆一般工商管理硕士(MBA)附属于商学院系的定位。在学制上,则效法欧美正统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运作模式,成立独立学院;在课程上,则以院整合组织、策略、财务、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科技管理与产业经济策略等领域的师资,规划出贴近市场脉动、符合企业界需求的经营管理课程。学院的师资队伍则是以全校教师为授课团队,突破大陆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通常都浓缩在企管系的惯例,除了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之外,还会邀请业内知名企业首席执行官来作讲演,在校区举办企业精英联谊会等活动。
    推动教育模式创新
    一个国家做好人才培养、孵化和教育工作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关键途径和保障。台湾高校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大学课程设计与产品研发关系、课程设置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良好范例和借鉴模式,也为探索更好的办学模式、制定战略定位起到了指向标的作用。
    如何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是站在新时代面临机遇和挑战时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设计、创意水平需要传承、需要延续、需要发展和不断突破创新,并且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这一切都离不开对设计人才进行特殊的培训、锻炼和打磨,因为年轻人的素质培养对推动设计事业乃至社会的进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