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中国区) - 首页

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模式:“文化挪用”的范本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6-04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网

    青葱翠绿的深圳中心公园被振华西路横穿而过,10栋灰色墙体的工厂大厦屹立在道路一侧,最醒目的一栋建筑上嵌着数万片不锈钢金属片组合出的4个4米多高的名人头像,分别是达·芬奇、爱迪生、爱因斯坦和贝聿铭。这就是蜚声海内外的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
    而在三年前,这里是深圳田面村形同鸡肋的旧工业区。
    与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大芬村改造升级路径相似,工业废墟上崛起的“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是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个现实缩影。
    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尹昌龙的话来说,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给深圳带来经济上的强劲增长,更重要的是给整个城市带来了发展理念上的深刻变革,所以被称为再生之路。

    “文化沙漠”华丽变身

    但只要倒推10年,深圳常常会被冠以“文化沙漠”之类的称谓。
    尹昌龙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侃侃而谈,他认为早期还会对此进行辩解,但现在已经没有了辩解的必要,因为当你深入这个城市的时候,你会发现文化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生活的主流话题。
    大芬村是最好的例证。1989年,当香港人黄江来到大芬村租用民房进行油画加工、收购、出口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料想到这是大芬村文化产业链条的发轫。然而,仅仅在2005年,小小的大芬油画村产值就超过5亿元。
    尹昌龙说,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发展到形成气候的阶段。2009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年增加值531.3亿元,同比增加5.04%,约占全市GDP 6.48%。文化创意产业继续保持着继高新技术、金融和物流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地位。而五年前文化创意产业仅占深圳GDP比重的2.5%。
    尤其是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音乐、互联网信息服务、高端印刷等领域,深圳涌现出一批高速增长的骨干企业。腾迅公司市值上已进入全球互联网行业前三名;A8音乐集团已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华强文化科技的“环幕立体电影”系统及影片打入了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40多个国家;深圳华视传媒成功创设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联播网;劲嘉集团、雅昌彩印、华侨城集团都成为业内领军者。
    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聚集。目前,深圳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40多个,涵盖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出版发行、工艺美术等领域。

    “文化挪用”成就深圳模式

    产业巨变的背后,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率先布局。2003年,当兄弟省市仍在为“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感到震惊之时,深圳在全国已经率先确立了“文化立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将“深圳速度”注入文化产业。同时,政府在体制机制和政策配套方面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5亿元。
    但尹昌龙也坦言,深圳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相对不足的城市,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禀赋,“所以我们做文化产业的关键来自借和造,我用的一个词是‘文化挪用’。”
    尹昌龙说,文化挪用的意思就是说我自己没有资源,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资源在全球流动。一个文化资源先天不发达的地区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获得这些共有的文化资源,以此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美国人可以拍《功夫熊猫》和《花木兰》,我们也可以把埃菲尔铁塔等搬到世界之窗。”
    另一种方式是“假造”。尹昌龙说,“假造”的关键就是创意,而文化产业的核心点也在于创意,通过创意虚构出很多东西,这也完全符合深圳这个年轻城市的精神气质。“有些文化资源大市不一定是文化产业强市,深圳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发展路径。”
    在尹昌龙看来,当文化创意作为一种产业形态时,其发展首先要符合市场规律,需要有独特的商业禀赋和市场磨炼。“很多文化人从事文化产业结果大多都亏得一塌糊涂,原因在于他们只懂文化而不擅长经商之道,但深圳的文化产业早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一点非常关键。”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已经成熟到可以复制的程度。继成功培育了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之后,运营服务商深圳市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又将“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输出到顺德、太仓和江阴,在当地建立起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基地。
    深圳市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帅兵向本报表示,“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就是公司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前期的旧厂房改造和后期的管理上输出灵狮的团队,在灵狮实现了战略扩展的同时获得了经济效益,当地借工业设计的融入提升了制造业和自主创新能力,而随灵狮入驻的工业设计企业拓展了新的市场。

    深港联手加速产业融合

    实际上,目前国内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的大中型城市不下十个,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在2008年也取得近两成的增长,这些城市在人才吸引力、文化积淀方面的优势并不逊色于深圳。
    在此背景下,深圳携手香港共同打造文化创意产业被寄予厚望。
    国务院于去年6月份批准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也提出,将在深港共建“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港两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各有优势,两地联手前景更加可期。
    国际知名产品设计师、原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叶智荣于2008年末已经将自己的工作室移至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作为深港设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港创意产品体验中心在“设计之都”创意园里非常引人注目,因为在这里可以近距离体验深港多位著名设计师的设计产品,如果喜欢还可以买回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