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中国区) - 首页

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调优产业结构 推进自主创新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04-30
来源:太仓日报

快速崛起的新城区 王大经 摄
    □太仓新区管委会
    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太仓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得刻不容缓,不变则罔,不进则退,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新区必须努力调优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突破、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增创新优势,当好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为太仓在苏州的迅速崛起、加快发展作贡献。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太仓新区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着力实施资本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使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并造就了较为鲜明的产业特色。从新区的发展现状和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了很大冲击,在外部需求下滑、出口导向很难再带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有利于转型升级,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同时出现了软件、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加快转移的趋势,为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与时俱进,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举措,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在调整中优化结构,在发展中扩大总量。
    二、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作为中国首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近年来,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新区、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生态新区、社会和谐的文明新区为目标,发挥沿江沿沪优势,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坚持科学的招商理念,推进了先进制造业的集聚。10多年来新区始终坚持科学的招商理念,大力引进“三高三少”(即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高、人员素质高、资源消耗少、用工少、污染少)的欧美先进制造企业,推进了先进制造业在新区的集聚。一是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全区累计引进130家德资企业,成为中国德资最密集的地区,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区内德资企业高产出、高效益已成普遍现象,亩均投资强度达50万美元,亩均利税60万元,人均产值超70万元。在规模企业中,以德资为主的欧美企业仅占全区外资企业的一半,但财政贡献却占到了全区的90%。二是形成了精密机械加工、汽车零配件制造、新型建筑材料等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集群,其中精密机械和汽车配件产业成为苏州特色产业基地。三是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生产全自动灌装流水线的克朗期公司、激光机床的通快公司、刃磨机床的孚尔默公司、大型数控加工中心的固耐重工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的投资落户,极大地提升了太仓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红枫风电模具、天顺风能公司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科纺勒、威尔斯等新材料制造企业的落户和发展,使新区的先进制造业更添活力。
    2.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新区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结合,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和科技资源,特别是众多德国企业的落户,吸引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来到太仓,包括200多名德国留学生。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区内苏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家。不断鼓励企业做创新的主体,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创新成为企业内生动力。目前特灵、艾欧史密斯、宝适、托克斯、威格玛等企业都在新区成立了研发中心,全区省、苏州市级研发机构达15家,全部为企业所有。创新使企业在市场一路领先,克恩-里伯斯公司专业生产汽车安全带卷簧,产品占据世界60%的市场份额;舍弗勒公司是世界第二大轴承制造商;威格玛机械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塑钢窗成套设备企业;托克斯公司生产的冲压设备在同类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中占90%以上。
    3.坚持和谐的发展理念,注重了现代服务业的培育。近年来,太仓新区发挥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品牌优势,建设了2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和创意产业园、中科软件园、科技创业园的载体,推进制造业向两头延伸。向上发展研发行业,向下重点引进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展金融数据、科技研发、软件设计等领域的外包服务。目前已建成耐克、弗玛等物流龙头企业,已拥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80多家,形成了以安软科技领衔的软件信息外包、冠科生物领衔的医药研发外包、灵狮文化领衔的工业设计和创意外包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通快、克恩-里伯斯、阀安格等已将企业总部搬迁至太仓。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区有优势、也有责任走在全市前列。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二是服务业比重偏低,三是科技创新的力度还不够,特别是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当前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转型升级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做到发展创新型经济和做大经济总量并重。二是处理好企业主动和政府推动的关系,明确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政府要全力做好引导、服务工作,使创新成为企业自觉行为和内生动力。三是处理好发展新兴产业和巩固主导产业的关系,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做大创新型经济总量
    1.扬长促短,推动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新区已形成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电子三大产业集群,这三大产业集群同时也是新区先进制造业的主体。下一步,新区将发挥“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的品牌优势,坚持科学的招商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已有特色产业基地,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实现经济总量的大突破。精密机械产业以海瑞恩等现有超100家企业为基础,围绕相关产业的加工、检测、包装需求,通过引进满足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要求的专用精密成套设备生产线,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链,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精密机械生产基地。汽配产业在现有的50家汽车配件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增加整机、整车生产企业,延长汽车产业链。做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大力发展3G产业,逐步建成华东地区手机研发、制造与后台服务的产业集聚区。
    根据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全球科技发展的趋势,江苏已将新能源和电网、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六大产业,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近年来,新区在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特别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新兴产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对比精密机械等支柱产业,在总量上还远远不够。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立足自身优势和现实基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全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筑产业集群优势,增强在新一轮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新能源产业要在现在年产值近20亿元的基础上,加强与德国、丹麦、西班牙、芬兰等国家的合作,全力引进GE等行业龙头企业,力争到2012年末,增加50亿元产出。生物医药产业要做大中美冠科、新波生物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一批中间体、酶制剂的研发、生产企业。
    2.跨越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轮,目前,新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40.5%,超过苏州市平均水平,但和发达国家70%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坐拥太仓港,有着良好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和适宜人居、创业的环境,是作为大上海边上的中小城市——太仓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在世界服务外包产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中,新区将以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干劲,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总量的提升。要依托沿江沿沪的交通优势,加快以耐克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结合城市规划,加快2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的开发建设,以及软件园、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等载体建设,促进服务外包经济、金融商贸经济的加快发展;利用欧美制造业较为集中的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现有耐克、通快、特灵等企业在新区设立企业总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完善城市商务配套设施,为总部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放大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的品牌优势,在加快建设华东地区德国企业集聚中心的同时,将引资方向拓展至职业教育、医疗卫生、环保合作、金融商贸等领域,使太仓成为中德科教、文化的交流中心。
    3.创新驱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新区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给企业创造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送政策、送服务,鼓励企业增加研发经费等投入,让区内更多企业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争创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形成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优势,造就一批高科技的规模企业。不断完善德资工业园、科技创业园、瑞士中心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新区三期,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