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珠海新闻网
加强珠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促进两岸共同发展
珠海台盟(2010年政协大会发言稿)
文化产业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兴起的新兴产业,目前已经在一些国家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成为国家财富、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被公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在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其GDP的18--25%。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至此走上快车道。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7月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几年来,珠海市委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专项资金、专门的服务机构。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决定,使珠海文化创意产业有了一定发展。
珠海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初步形成了三大文化产业群:现代传媒产业群。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南方中心、珠海特区报社、广播电视台为平台,以壮大书报刊出版发行和影视服务业为主;文化休闲娱乐产业群。以港中旅海洋温泉、御温泉为龙头的特色文化休闲正在壮大,以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创新历史文化旅游为主;数码创意产业群。发挥金山软件、特思数码、亚洲动漫传奇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以品牌带动产业集群向纵深发展。2、三大文化基地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珠海南方文化产业园、金湾印刷产业园、艺术品原创交易基地的品牌效应日益明显。3、文化创意产业关联度较高。我市文化创意覆盖面较全,在行业上已形成了7大行业(传媒业、广播影视、互联网服务、印刷复制、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休闲、旅游、广告与会展、数码创意软件设计)它们大部分属于产业链长且关联度强的产业,要求有相对较高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对相应的实体产业的辐射和带动比较强。4、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我市文化产业以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外商投资为主,港资、澳资投入文化产业比重较大。已初步形成多元化所有制形式并有的发展格局。5、对全市经济贡献率与日俱增。行业总产值由最初每年大概120多亿发展到去年已接近300亿。文化类产业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接近1万家,从业的人员达到近5万人。2006-2010年,珠海的目标是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这正说明了珠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潜力巨大。
在我们看到珠海文化产业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看到目前存在主要问题:1、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较小,具备有规模效应的大型创意产业项目较少,因而影响力较低,还不具备产业优势。2、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文化制造业在文化产业中占的比重大,而新型的创意设计、网络游戏、动漫等仍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高新技术应用程度低、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不强,原创设计能力弱等问题,缺乏对产业链上游的控制力,多为引进、加工、代理经营等附加值较低的加工工作。3、政府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目前还没有为创意产业服务的投融资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扶持力度不大。4、文化创意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落户珠海较难,人才引进面临一定制约。
珠海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诸多不足,但与此同时有待提升的空间很大。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除了依靠自身的努力外,还要加强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学习交流,走出去、引进来,为珠海文化创意产业的腾飞寻求新的动力支持。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经过亚洲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社会经济面临全面转型,为了适应电子制造业向大陆转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观点,期待以文化创意来提升整个台湾的制造业,推进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因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制、理念以及产业模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两岸四地处于领先地位。商业模式方面,台湾文化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即创意——产权化——商品化——企业化的独有商业模式,可以说在创意、研发、营销、品牌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优势。台湾文化产业特别将创意视为文化产业的生命线。例如:台湾地区在影视制作、音乐制作、KTV娱乐业、表演艺术、游戏产业、动漫产业、婚纱摄影、运动休闲产业等领域具有很高水平,特别是出版印刷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量人才。台湾文化企业在大陆也有很积极、正面、成功的投资实例。如出版印刷在东莞等地有大量的投资。在广西,台商在桂林投资大型的文化旅游项目、雕塑园、“愚自乐园”,在一些原来并没有什么特别旅游资源的地方,通过成功策化,开发了“乐满地”和“世外桃园”两个文化、表演内涵丰富的旅游景区。在台湾本岛内也有值得我们关注的实例。如:南投县大禾竹艺工坊,草鞋墩工艺坊和水里蛇窖陶艺文化园区,台北市的台湾故事馆,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及模式正是我们珠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关注和思考的地方。因此,加强对台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对珠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会大有帮助。
在此我们建议:
1、着力推进珠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与融合,走出一条珠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路。正如国务院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在厦门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表示的那样,两岸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合作潜力巨大。珠海与台湾有一个类似之处:都包容了多元的文化因素,文化结构也有一定相似之处。台湾的多元文化的来源,即包括本地的原著民文化,也包括近几十年来西方文化的影响。高山族的民族语言与古代越语同属一个语种,珠海古来就处于百越文化区,这一点体现的是原著文化渊源上的亲近性。珠海文化的多元性,一方面包括本地原有的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等,也包括移民城市所具有的内地各个地区的小文化单元。再从珠海历史文化发展的特点看,珠海是中华早期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珠海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走廊,珠海是近代中西文化走廊,珠海开近代中国风气之先,从而说明从一开始它就具有一种国际性视野。两者不同的是:台湾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区域文化传统,而珠海的文化城市传统还在形成当中。我们希望在未来看到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能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使两岸文化创间产业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彼此间逐渐形成良性互动和依存关系,不仅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还有助于实现两岸互利双赢。
2、成立我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组织研究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借鉴台湾好经验、好做法,吸引台湾文化创意方面的人才,做好珠海文化产业的布局和规划,实现文化产业和传统工业、制造业、服务业之间的相互协调,促进珠海文化创意产业快速、稳步、健康发展。
3、举办珠台两地文化创意产业展览活动,让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优点呈现出来,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互补性也就有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印象,合作前景方清晰可见。
自从1985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协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落户珠海以后,就拉开了台商来珠海投资兴业的序幕。二十多年来台资企业对珠海社会经济建设和经济实力增加贡献是显著的。今天珠海又进入了跨越式的大发展时代,这又为两岸经济交流向纵深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开展文化产业合作是最具基础、最能引起共鸣、最实际见效的,因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根植于两岸共有的中华文化之中。我们希望两岸携手共同做大做强中华民族文化产业,使两岸关系就像送去台湾的两只大熊猫的名字一样,团团圆圆,我们也希望看到珠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珠三角具有独特的竞争魅力,早日实现“文化特区、珠江西岸文化核心”的文化发展目标,使珠海真正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