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中国区) - 首页

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文化产业应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06-22
来源:北京商报
    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新十年的节点上,中国文化产业如何改制创新?如何更加适应市场经济?6月20日、21日,在“中国文化产业三十人论坛——中国文化产业下一个十年”论坛上,中宣部、财政部、商务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等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主管部门领导、全国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文化产业知名专家学者共30余人,就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对策。文化产业宏观形势及政策走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模式、文化产业发展与体制改革等单元中,与会嘉宾各抒己见。
    政策支撑体系尚不健全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认为,文化产业发展中,政策支撑体系尚不健全,现在缺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针对性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未来这将可能是政府关注和积极努力的一个方向。现在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还未建立,包括投融资、税收、土地等等。政府应该真实全面地了解文化产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包括市场环境和政策缺失,市场需求和文化产品服务方面的缺失,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他表示,以产业带动来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政府的着力点第一是市场环境,第二是产业政策。政府要加快资源的整合,推动集聚发展,建设一批现代文化企业,包括基地和园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等工作的推进。
    扩大播映平台完善国产动画产业链
    要说今年什么动漫形象最热?变形金刚和机器猫已经让位,喜羊羊与灰太狼经过“狂轰滥炸”,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也成为国内动漫产业发展的典范。动漫行业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关注,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表示,自2004年4月,广电总局推出了关于促进我国影视动画发展的若干意见后,目前,我国动画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国产动画生产数量大幅上升,艺术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又有一大批优秀的国产动画片走出国门,在去年10月的法国戛纳电视节上,一些国产动画片已经被美国、英国、加拿大、中东一些国家的客商购买,浙江中南卡通公司在会展期间,共签订金额超过300万美元,相关作品进入63个国家。国产动画的播映体系日趋完善,收视份额不断增长;国产动画产业基地政策不断完善;海外市场获得重要突破。广电总局将通过扩大动画的播映平台,有效拉动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国产动画市场规模,从而有效地刺激国产动画生产、交换、流通、消费产业链,带动整个动画产业的良性发展。
    文化产业应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已经进入了高速成长的阶段,但毕竟传统文化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认为,今后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确定把文化产业放在什么地位来发展。在他看来,要把文化产业放在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地位来发展。他表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不足,但是文化资源又特别丰富,在产业选择方面,应该发挥优势,应该把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国家的一个战略性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而这样一个认识问题现在并没有完全解决,如果说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来选择的话,至少要把它纳入战略规划,要有支持的手段,而目前在领导体系、组织体系里面,文化产业和经济部门还是各自为政,这样的问题还很突出,根本就没有放在应有的地位。
    文化企业改制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我们最近正在做由文化部欧阳部长委托的课题,对于部署的38家文化企业在转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断言,在国有大中型文化企业的转企改制中,要积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国有资产的管理权与所有权,文化企业的改制能不能出现经济体制改革中资产流失问题。二是转制单位与原主管单位评定主体关系的建立。三是社会服务与主体盈利之间的关系,将是在改制以后暴露的深层次问题。四是职能渐变的长期性与改革的紧迫性之间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将决定文化产业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
    他同时表示,目前国内出台了众多的文化产业方面的政策,但立法方面的还很少,所以法制文化的建设势在必行。此外,对于目前我国大量的资金投放在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上制造“航母集团”的做法,范周表示,德国在文化经济中,中小企业是成就了德国第一就业的主要行业,中国也应该考虑到对中小企业的关注,这在下一个十年制定文化产业政策的时候不能忽略。
    历史文化资源应适度利用
    对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产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提出了不同看法,“文化积淀有双刃剑的特点,文化积淀越深保守性越强,反而会妨碍创新性和发展,传统和创新之间找不到平衡点将制约文化产业的发展”。他认为,中国文化产业应该成立教科文发展改革委员会,类似发改委的机构,可以对应党中央的决策,能改变文化系统当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发展、各自为政的局面。另外,现在的政策都是评价性的政策,而非定性的政策,形成一个政策体系才能真正有章可循。同时他再次呼吁,文化产业的管理必须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把文化产业管理和工商管理并列,进行硕士生的培养和高级培训。
    文化产业应考虑分类消费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在论坛上梳理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形态、业态与生态。对十年来的理论、实践和政策走向进行了总结。他提出,“目前的发展从产品到产业到集聚区和社会形态,是我们对业态的重新认识,以前我们更多关注文化产品,后来关注文化产业和市场,再后来关注集聚区,但是现在认识到所谓文化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创造GDP,更重要的是带动文化产业所在地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同步提高,它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点是我们今天对业态的一个重新认识。”此外,他指出,应加强对消费者的行为方式的关注,考虑到分类的消费,针对不同消费者做文化上的改造,找到他们的个性需求。
    财政资金扶持要打通体制内外
    中央财经大学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就文化产业投融资的问题展开了发言,他认为,目前文化、财政资金在分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用“损有余而补不足”来解决。一般的民营文化企业确实举步维艰,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但民营文化单位其实是中国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市场培育的最基础的群体,面对垄断的渠道,民营企业的议价能力非常弱。在财政对产业资金进行分配的时候,应该有所倾斜。
    在文化产业投融资过程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时有发生。真正做文化创意产业的单位,反而拿不到融资,而能拿到钱的,大部分还是在做传统项目。有些投机性的资本,利用现在的政策反而更容易拿到贷款。另外,现在有许多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担保中介机构在蠢蠢欲动,希望把以前传统类型的企业包装成文化创意企业,而真正需要文化创意类运行比较好的企业,有可能在这次上市过程中采取观望态度。
    他提出的解决出路包括,公共文化财政资金的分配方面要打通体制内外,对分散的个体创意予以财政资金支持;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就要建立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的风险评估、中介、担保机制,完善法律问题。
Baidu
sogou